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上海大学第二届“博思论道”博士生学术创新论坛 平行论坛(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创新发展

创建时间:  2024年06月26日 14:42  张舜然    浏览次数: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广大研究生学术研究与实践热情,营造教学相长、导学互动、积极向上的科研创新氛围。2024年6月17日,上海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创新论坛“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创新发展”平行论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南区三楼青春剧场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持,与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合作承办。论坛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深度融合,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解决材料设计、机械制造、微电子集成、力学仿真、环保工程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引领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汇聚多学科智慧,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效能与可持续性,实现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本次论坛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集,最后筛选出7人在当天进行现场展示。7位同学在各自的领域内具备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为本次论坛带来多元化和丰富性的内容。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现了每位选手优秀的思想、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成果,并得到了在场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有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吕宝川老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祁晶、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李振海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之刚 副研究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洪山副教授,以及各位汇报人和学生代表。

论坛在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祁晶的致辞中开始,她首先向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感谢和欢迎。祁老师强调,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博士生的创新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他指出,举办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可以加强学术交流、拓宽视野和促进科技创新,同时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他希望所有博士生同学们畅所欲言、追求科学的真理、攀登科学的高峰,呼吁同学们要深化学术研究,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共同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接下来进行报告交流环节,八位汇报人依次上台进行自己的分享和交流。

2019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周雨松以《弱隐目标的快速脑认知神经解码》为题,探究了关于推动基于aVEPs的BCI拼写器在神经康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结合成对字符解码的任务相关成分分析(TRCA-PCD)方法。

2022级微电子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张涵以《人工智能赋能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制备》为题,介绍了被广泛用于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以及其优异的耐热性能,表明搭建新型人工智能(AI)自动化研发平台,可实现高通量材料合成,制备与表征。

2022级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瑞金以《知识和数据融合驱动的纳尺度接触力学》为题,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可将复杂问题在特殊情形下的解集成进机器学习模型,称为解引导的机器学习(SGML)。

2021级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魏清华以《数据驱动的高强高韧无铅锡基焊料设计》为题,介绍了对高强高韧无铅锡基焊料设计的成分初筛工作,筛选出目标体系,并开发了一种新的数据与处理算法。

2021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宁珠凯以《基于交叉堆叠集成学习模型预测和解释臭氧变化》为题,分享了其通过采用交叉堆叠集成方法,构建一个集成学习臭氧预测模型,并通过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臭氧污染预警系统中具有巨大的潜在适用性。

2021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璟以《一氧化氮上转换纳米马达用于可编程癌症光动力治疗》为题,介绍了纳米马达因其将外部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能力而成为一种有前途的途径,为药物穿透性输送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022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路晓萌以《“模型-数据”双驱动策略构建sp碳连接的共轭有机聚合物作为多功能界面层用于超长无枝晶的锂金属电池》为题,设计了一种新的保护层,以实现均匀、无树枝状的锂电镀/剥离行为。

评委老师们在之后对每位选手提供专业性建议、帮助选手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和提高研究水平。包括对研究内容本身提出专业性建议,也包括对现场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如何更加生动地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更加深入地探讨研究的实际应用场景。

本次论坛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2位优秀报告人,由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吕宝川老师宣布评选结果并颁发纪念品。

作为一次高水平、开放式、跨学科交流共享的论坛,本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表现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这种跨学科的交流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新技术的发展,进而培养跨界合作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术创新和实践应用。学院也将秉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上一条:材料学院蝉联上海大学教职工羽毛球团体赛第五名!

下一条:材料学院与宝山高新区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