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10日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今年第三季度尚未收官,材料学院已在师资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内培外引,不断打造标杆性模范教师,扶持本土青年教师发展成领军人才;不断扩大潜力人才蓄水池,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实际行动和优异表现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教师节主题。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 ——全国模范教师 | 任忠鸣,男,教授,中国致公党党员,上海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者”。积极开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叶片制造、先进特殊钢冶金和电磁冶金的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发现了强磁场磁致凝固等新机理,攻克了先进发动机复杂结构单晶叶片精密铸造关键技术,为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研制提供有力支持,并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曾获多项上海市科技一等奖和“四有”好教师楷模等荣誉。 |
|
|
新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 钟云波,男,国家级人才,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执行院长、日新书院院长。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电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与材料制备领域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出版/参编专著各1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专利转让12项。在Science、Mater. Today、Nat.Commun、JMST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40余篇。同时获上海市启明星、启明星跟踪、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人才称号6项。在国际会议上担任分会主席和大会秘书15次;获邀在国际国内会议做plenary/大会邀请、主题或邀请报告50余次。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863项目、上海市重大重点及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重点项目40余项。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美国TMS学会Nagy EI-Kaddah Best Paper Award等共计17项。 |
|
|
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 李瑛,女,教授,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得2021年度上海大学优秀奖、2011年上海大学“三八红旗手”奖励;获得2020年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奖”、2009年度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导师奖”等荣誉。长期以来,潜心科研、教书育人,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约140篇,其中Ⅰ区论文50余篇。专著一部:《燃料电池》(李瑛,王林山),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 |
|
|
宝钢优秀教师 | 张阿方,男,教授,热爱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思政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将其融入日常育人和科研工作中。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过程除了知识传授,尤其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学术逻辑思维的培养。他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指导学生耐心细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他以身作则,以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对科学研究认真谨慎和追求创新的态度,感染和激励身边的青年老师和学生。作为民盟盟员,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家大事。他师德师风高尚,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工作精益求精。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罗群,女,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基于相变热/动力学计算的合金设计。在Adv. Mater.、J. Magnes. Alloy.、J. Mater. Sci. Technol.、Scripta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热点论文2篇,ESI高被引9篇,引用3700余次,H因子3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部级及企业项目20余项;获国际镁合金科学与技术奖·年度青年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2),入选World TOP 2% Scientists(2023年)、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启明星等;学术兼职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为JMA、MGE Advances、RM、IJMMM、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
|
|
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 领军项目入选者
| 俞鸣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碳/碳复合材料及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研制和工程化应用。近5年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omposite Structures》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5项,2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领团队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5项省部级奖项。 |
|
|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 | 姚赞,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级特殊钢产品开发、控轧控冷及热处理组织调控、低碳洁净钢生产工艺、零部件服役性能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海市及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8项、国际专利5项,发表技术论文30余篇,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宝武集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多项。开发的高强韧汽车零部件用钢产品广泛应用于欧美系、日系及国产新能源车型,同时高强度桥索钢满足了我国大跨度桥梁重点工程建设需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三项。 |
省部级优秀海外人才 引进计划获得者 | 侯雨阳,男,博士,原日本大阪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不锈钢和高温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的冶金、凝固组织调控及性能评价研究。围绕非平衡凝固的科学问题,通过形核高效提高凝固组织的等轴晶率,创新了夹杂物晶体取向的提取方法和凝固过程的原位表征技术,揭示了组织转变的规律,提出了凝固组织与点腐蚀、力学性能以及凝固裂纹之间的作用机制。主持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科研项目2项、文部科学省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6篇,其中在《Corrosion Science》《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B》等冶金领域权威SCI期刊上发表一作论文10篇。获授权专利4项。研究成果入选“大阪大学研究种子集2024”,并获“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和“2019年度《连铸》杂志优秀论文”。 |
Marvelous! Strong! Excellent!
这就是MSE@SHU,因为2024年的MSE有他们!这是材料学院多年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的优异成绩,更实则是整个学院在学校党委、组织人事部等相关部处的指导和关心下,依靠所有在院领导和老师共同努力创造出的结果。我们该感谢这些标杆教师日以继夜的辛勤耕耘,感谢上级组织的各类人才扶持政策,感谢各大创新平台在学科建设上对师资力量的支撑,更要感谢奋斗在材料学院和学校各个部门的基层老师们。因为是他们保障了学院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土壤、保障了学院科技创新的人才发展平台。祝所有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因为正是万万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老师,结实而有力地撑起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