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施思齐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关于三方NASICON中钠离子分布、协同输运及扩散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

创建时间:  2020年06月30日 19:19  高珊    浏览次数:


NASICON型化合物通式为AxM2(XO4)3(A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等,M为过渡族金属或类金属,X一般为Si或P元素)。基于选择不同的A位阳离子以及不同的M位过渡族金属离子,NASICON型化合物可以被用作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高价离子电池以及混合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材料。三方相是NASICON型化合物最常见的相结构之一,其空间群为R−3c,空间群号为167。目前,虽然三方NASICON型化合物中离子通道和离子通道中存在的瓶颈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还存在一个争议有待解决,即Na1–Na3–Na2–Na3–Na1通道和Na2–Na3–Na3–Na2通道中哪一条通道是离子最倾向于传输的通道。此外,研究者们报道了在许多固态电解质材料中(如Li3N、CaF2、AgI、具有石榴石结构的锂离子导体、LISICON以及thio-LISICON衍生物、NASICON型锂离子导体等)存在多个离子协同输运的现象。通常,这种多个离子协同输运的势垒相较于单个锂离子输运势垒要更低。Mo等人进一步提出了特定的离子排布(高/低能位离子占据)和迁移离子之间强的库伦作用是产生这种协同输运的关键。那么如何获得这种特定的离子排布,是快离子导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最近,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团队以三方NASICON型化合物NaZr2(PO4)3为研究对象,通过联合采用晶体结构几何分析、键价和计算(BVEL)以及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AIMD)等方法,确定了三方NASICON型化合物中的所有Na+离子输运通道以及通道中存在的瓶颈,发现相较于Na2–Na3–Na3–Na2通道,Na+离子更倾向于在Na1–Na3–Na2–Na3–Na1通道中进行传输,澄清了长期以来的争论;揭示了钠离子构型、协同跳跃率以及钠离子迁移能力的关系:当Na+离子浓度增加,使得体系内Na+离子占位发生重新分布,更多的Na+离子将占据到高能位Na2上来,同时产生了更多的“Na2 + Na1 + Va(Na2)”局域Na+离子构型;体系中更多的“Na2 + Na1 + Va(Na2)”局域Na+离子构型促使更多的Na+离子发生能垒较低的协同运动,进而导致协同跳跃率增加,体系总激活能Ea降低,扩散系数增加。这为今后理性设计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三方NASICON型化合物提供了一条思路。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Relationships Between Na+Distribution, Concerted Migra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in Rhombohedral NASIC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SCI TOP期刊,IF: 25.245)。该期刊是能源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顶级期刊之一、对所录用工作的原创性和系统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上海大学为第一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邹喆乂为第一作者,施思齐为通讯作者。博士生邹喆乂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发表Chemical Reviews (IF: 52.758)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F: 25.245)各一篇、在投Chemistry of Materials (IF: 9.567)一篇;以共同一作身份(计算全部贡献)正式发表Advanced Materials (IF: 27.398)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各一篇;拥有一项软件著作权;获参会优秀口头报告奖2次。

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22207、11874254、U1630134)、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和上海智能计算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项目(19DZ2252600)的支持。

文章下载链接: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Distribution, Concerted Migra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in Rhombohedral NASICON”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001486





上一条:徐闰老师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下一条:施思齐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关于构建离子输运特性数据库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