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优势,引导上大学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校团委拟组织开展上海大学 2024-2025 学年春季学期常态化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3月(立项)-2025年6月(结项)
二、参与对象
上海大学在籍学生
三、总体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常态化社会实践,引导上大学子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智慧,在实践锻炼中锤炼品格,充分结合“三下乡”、“返家乡”、“知行杯”等活动载体以及“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党员实践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课、校地共建和校企合作项目等平台,鼓励广大学生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所长,在实践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活力。
四、申报类型
(一)理论宣讲与文化传播类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与红色文化寻访实践活动,通过追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鼓励实践团队参与创作情景剧、微电影等文艺作品传播红色文化。立足本土化叙事与国际传播衔接,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助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坚实基础,为未来保护好、管理好、开发好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献言献策。
(二)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类
聚焦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核心命题,实践团队可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功能升级,开展全球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参与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调研;探索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激励机制,推动高品质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服务“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项目,完善中心城区韧性安全网络,助力“一江一河”滨水区共治;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对城乡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环境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实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文化作品等实践成果,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产业发展与行业调研类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校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重点聚焦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市重点产业,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等,走进企业、园区等开展调研,就行业现状市场情况、人才需求、发展趋势等开展调研,形成产业行业分析报告。优秀实践报告成果后续可通过遴选推荐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行业分析大赛。项目组队报名完成后,学校将组织专题指导培训。
(四)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类
为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实践团队参与实验室技术攻关,鼓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普宣讲推广;依托“挑战杯”“知行杯”等赛事平台,联合科技企业共建创新工坊,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推动科研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五、项目管理
(一) 申报
项目负责人应于2025年3月24日前登录本硕博一体化系统社会实践模块(网页链接:https://xuegong.shu.edu.cn/xsfw/sys/shsjapp/*default/index.do#/sjztll)填报项目信息,申报要求如下:
(1)团队规模2-10人,每人限申报参与1项:
(2)须配备1名指导教师;
(3)跨学院团队在负责人所属学院立项;
(4)往届“挑战杯”“知行杯”获奖项目不可重复申报。
(二)立项
(1)各学院于3月28号前按申报项目总数 60%比例推荐校级立项;
(2)拟推荐校级立项项目经校团委公示后正式生效。
(三)实施
(1)实践周期为立项公告发布后至结项评审截止日前;
(2)各团队分批分次开展活动,强化过程管理。
(四)结项
(1)项目结项共分为 ABCD 四个等级:
(2)各学院组织结项评审,C级项目不超过立项总数 50%;
(3)各学院推荐优秀项目参与校级答辩,由校团委评定 A、B 级和部分C级项目:(具体结项要求另行通知)
(4)未完成项目不予结项。
六、支持政策
(一)常态化社会实践结项项目,原则上在寒暑期社会实践中将直接获得校级立项。
(二)常态化社会实践结项评定A级项目,如果继续在寒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得校级立项,可以在结项环节直接进入寒暑期社会实践校级答辩,不占用学院的推优名额。
(三)常态化社会实践结项评定A级项目,如果继续在寒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得校级立项,并在寒暑期社会实践校级答辩中获得A级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的推荐资格。
如有疑问,请联系张老师,021-66122106。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