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提升火灾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11月8日,材料学院组织开展了学院消防安全和实验安全培训与模拟火灾时逃生演练。活动由朱波副院长主持,特邀上海大学保卫处消防科科长李志春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副主任彭华松老师做专题报告,上午全院师生通过线下3个会场和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培训,下午全院师生一起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培训伊始,材料学院副院长朱波老师强调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学院依托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前沿研究,实验过程涉及高温高压、辐射、危险化学品等多重风险。因此,建立院级安全培训、实战消防演练与准入资格制度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师生切实落实安全责任,掌握隐患识别与应急处置技能。

材料学院副院长朱波强调实验室安全重要性
上海大学保卫处消防科科长李志春以 "共建和谐校园,远离火灾危害" 为主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校园典型火灾案例,深入剖析了教学楼、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的火灾隐患,强调“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重要性。他通过触目惊心的视频与数据,警示师生关注用电安全、易燃物管理等问题,并详细讲解“四懂四会”(懂火灾危害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懂逃生路线;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会使用消防器材)和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看压力表、摇晃、拔插销、对准火源根部喷射",并强调了陌生环境下提前识别安全出口的重要性,提醒师生摒弃侥幸心理,将消防安全融入日常,筑牢安全防线。


上海大学保卫处消防科科长李志春开展消防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副主任彭华松以《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思考和建议》为题,从专业视角深入剖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专题分享。他系统呈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安全事故案例:意大利米兰实验室研究员因操作试剂不当被炸断手指,韩国汉阳大学氢氟酸处理违规致 15 人灼伤,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直指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等核心症结,也成为他展开 “思考” 的重要切入点。结合多年高校安全检查经验,彭老师通过数据图表清晰展示了实验室五大安全风险领域,其中化学安全占比高达 41%,是最易发生事故的环节,这一关键数据为后续 “建议” 的提出奠定了现实基础。他着重强调,98% 的事故可通过规范操作避免,由此引出核心建议 —— 师生需摒弃 “安全与我无关” 的侥幸心理,树立 “实验室安全共同体” 理念,任何个体的违规操作都可能危及他人安全,需相互监督、共同负责。针对材料学院实验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品的特点,彭老师特别提醒师生严格遵守加热设备使用、高压反应釜操作、金属粉尘处理等环节的安全规范,强调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岗,必须做好风险评估与应急准备,将安全要求贯穿实验全流程,既提出了对当前安全工作的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让师生深受启发。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副主任彭华松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
下午的消防演练在材料学院17号楼、16号楼、13 号楼及8号楼依次开展。校保卫处副处长王天炼和消防科科长李志春先对参演师生进行专项培训,涵盖荧光棒使用、人员疏散引导、应急处置流程及逐房排查技巧等实操内容。演练模拟实验室突发火情场景,随着警报声响起,师生们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快速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全程紧张有序、配合默契,有效检验了应急处置与协同配合能力。

校保卫处副处长王天炼强调消防安全演练的重要性

校消防科李志春老师指导工作人员演练注意事项
随着急促的消防警铃划破校园宁静,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各楼栋消防疏散引导员老师们迅速就位,一边挥舞荧光棒划定疏散通道,一边用清晰的指令引导方向:“低姿弯腰!捂住口鼻!紧跟队伍不要慌!” 学生们严格遵循培训要求,双手紧捂口鼻,身体前倾保持低姿,沿着墙壁有序列队,稳步向楼下撤离,全程无拥挤、无喧哗,展现出良好的应急素养。与此同时,各层安全疏散引导员们逐间排查实验室、办公室及公共区域,是否有人员滞留,确保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疏散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师生在模拟火灾现场有序疏散
每栋楼演练结束后,保卫处老师立即进行现场点评,既肯定了师生们撤离迅速、配合默契的优点,也指出了部分人员撤离时动作不规范、应急物资使用不熟练等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指导,重申了逃生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确保师生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衔接顺畅,达到了“以演促练、以练促防”的预期目标。


校消防科李志春老师演练后点评
此次培训与演练将理论讲解、案例警示与实战操作相结合,既强化了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又提升了隐患识别、火灾扑救及应急逃生的实操技能。下一步,材料学院将持续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与演练,为科研教学工作筑牢安全屏障。
(摄影:赵帆 文稿:张云华,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