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锂电池电解质和界面多尺度模拟
报告内容简介:构建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对于保护锂金属负极从而实现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锂电池至关重要。SEI膜由电解液在负极表面的还原反应生成,因此需要对负极表面电解液结构、界面反应机理和SEI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充分的理解,并有针对性地对电解液的组分和性质进行调控。本报告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局部高浓度电解液的类胶束结构(micelle-like structures)模型及其设计原则(Nat. Mater. 2023, 22: 1531);(2)锂电池负极表面电解液(特别是局部高浓度电解液)双电层结构及其对SEI膜组分的影响(JACS, 2023, 145, 2473;Energy Environ. Sci., 2025, DOI: 10.1039/D5EE00206K);(3)电解液分子还原反应及SEI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多尺度模拟(Energy Environ. Sci., under review);(4)SEI膜关键组分LiF的机器学习势分子动力学模拟(Manuscript under preparation)。此外,本报告还将简要介绍一种纤维素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新材料,包括其原子结构模型、锂离子传输机制和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的性能表现(Nature, 2021, 598, 590)。
报告人姓名:吴其胜
报告人简介:吴其胜博士,苏州实验室研究员。2013年和2018年于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2018期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联合培养。2018-2024期间先后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布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5月加入苏州实验室,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资助,并作为子任务负责人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江苏省科技重大专项。长期从事锂电池电解质和界面多尺度模拟等材料和化学计算方向的研究工作,在Nature (1)、Nature Materials (1)、Nature Nanotechnology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1)等高水平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9篇,被引用逾2200次。在美国化学会、材料学会和电化学会等国际会议多次做口头报告(含2次邀请报告)。
报告人单位:上海大学
报告人单位:苏州实验室
报告时间:2025-04-09 10:30
报告地点:东区16号楼520会议室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联系人:施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