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动态 >> 正文

研究生党建中心组织新生党员开展校史校情教育

创建时间:  2025年10月21日 09:58  樊建荣    浏览次数:


为强化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厚植爱校荣校情怀,10月18日,材料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组织2025级研究生党员代表走进钱伟长纪念馆,通过追溯校史文脉,重温老校长的光辉足迹,引导研究生党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研道路上坚定信念、勇毅前行。

在纪念馆内,党员代表们沿着钱伟长老先生"从义理到物理"的人生轨迹,深入了解了这位科学巨匠的报国情怀。从弃文从理的人生抉择,到开创中国力学学科的艰辛历程,钱老"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坚定信念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参观者。展柜中泛黄的手稿、珍贵的照片,生动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的崇高境界,让同志们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科研价值在于服务人民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这激励着广大青年党员要以钱老校长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此次参观学习为研究生党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洗礼课。同志们纷纷表示,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自觉传承钱老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将"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落实到科研创新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心得体会

2025级硕士研究生党员 白梦娇

踏入钱伟长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整齐的板书,钱校长的一生扎根于科研,同时也致力于教育事业,将知识传承给后人。当我看到“归根结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这句话时,我心中涌现一股热浪。在当时的境况,像钱伟长先生这样的一批批爱国主义者主动投身于国家建设事业中,当属我们所有青年学生的榜样。国家需要什么,什么就是我们的专业。作为材料学院研究生,要积极投身于国家发展建设中;作为一名党员,要以身作则,扎根于学生工作之中,为同学服务,为人民服务。

2025级硕士研究生党员 边腾萱

参观上海大学校史馆与钱伟长纪念馆既是生动的历史教育课,更是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在回溯校史文脉与感悟伟人风范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热情。

校史馆内,泛黄照片与珍贵实物系统地展现了上海大学自1922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作为“红色学府”,学校早期汇聚瞿秋白等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培养骨干力量。1994年四校合并组建新上海大学后,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成长史既是教育探索史,更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史,作为党建工作者,我从中汲取到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需求的责任担当。

钱伟长纪念馆通过丰富史料,生动再现了这位近代力学奠基人“科学报国、教育兴邦”的壮丽人生。他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为信念,放弃文史优绩转学物理,在科研领域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晚年执掌上海大学时,以“拆除四堵墙”理念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其淡泊名利的品格、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家国情怀,深深震撼着在场每个人。

此次参观让我深受触动,当 “养成建国人才” 的老宗旨与新时代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使命相遇,当革命年代的冲锋号与当下科技创新的动员令同频共振,作为材料学院的新成员,我愈发坚定,唯有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在党建工作中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培育出 “道济天下” 的时代栋梁。

2025级硕士研究生党员 尤诗博

作为上海大学研究生新生,参观钱伟长博物馆、校史馆后,我收获颇丰。钱伟长校长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与教育担当令我震撼,他常说的“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实实在在的人生写照。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学术追求和育人理念,与党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方针高度契合。

校史馆是建校以来的奋斗史,展现了上大的坚韧与卓越,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勇攀学术高峰。博物馆中的海派文化展品,比如上海方言、旗袍,都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包容,也让我意识到应该响应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在学术研究中关注文化传承创新。

未来,我将以钱老为榜样,在科研中严谨创新,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践中主动服务社会,将知识转化为报国之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研究生,为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材料学院研究生党建中心委员 龙江河

此次对上海大学校史馆与钱伟长纪念馆的参观,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升华。校史馆所记载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让我深切感受到“上大人”血脉中流淌的坚韧与卓越,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作为材料学子,在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而钱伟长纪念馆则是我此行的灵魂所在,“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赤诚宣言与他“弃文从理”的报国抉择,深深震撼了我的内心,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材料科学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国家需要,必须主动对接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我定当继承钱老的爱国科学精神与校史的奋斗传统,将科技报国作为最高使命,在微观世界里探索攻坚,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我们研发的“硬核”材料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文:栾天宇、胡文荟)







下一条:材料学院召开新任学生骨干座谈会